今天是2021年12月28日,早上洗完了所有衣服,又洗完了积累两天的碗筷,中午做了卤肉饭,现在坐在DNA Tower 40-305回首这一年。去年的12月27,我跟珍珍一起去了学校的万林博物馆,在这之前的圣诞节,我们一起吃了蛋糕,点燃了烟花。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好多事情都变了,我从武汉来到鹿特丹,从硕士变为博士候选人,也变成单身。很多事情本不应该变成这样,只能说是成长的代价吧,很多事情明白的太晚,很多道理直到最后才懂。
2020和2021是被疫情偷走的两年,本来以为疫苗的大量接种会有所不同,奥密克戎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不切实际的幻想。人类到底应该何去何从,共存还是动态清零,两条不同的路线在国际流行。作为个体,面对如此汹涌的疫情,能做的甚少,只能在各种规则下游走。回国的机票高涨,还要面对半个月的隔离,多少亲情,爱情因为距离紧紧靠近抑或渐渐疏远,你我同样不能避免。
过去的两年,也是我两个人生阶段的交接点,终于结束了漫长的申请,完成了毕业论文,毕业答辩,紧接着毕业典礼,有条不紊进行。一毕业便忙着出国的各项手续,老家,武汉,北京几个地方来回辗转,一晃就到了出国的日子。刚到鹿特丹的第一个月,一切美好,什么都是新鲜的,每天都有期待,那时候的天气也很给力,天天阳光明媚,闭着眼睛嘴角都会扬起。但慢慢地,研究逐步并入正轨,每天的日子也开始重复,变得一成不变;天气也开始变得寒冷阴郁,便再也高兴不起来了。
刚开始,每天还能充满干劲。早上八点半到办公室,下午五点半回家,做完饭,还能继续工作到晚上11,12点;第二天,第三天亦是如此。到了周末,周六早上是雷打不动的open market大采购,下午会稍稍休息休息;晚上再工作一会儿。周日早上会去跑跑步,下午再工作一会儿或者干脆娱乐娱乐。然后再开始下一周。而现在,当之前的日子重复了两个月之久,心理上的疲倦累加到了一定程度,每天下班做完饭便再也没有心思学习了。周末也再也没有工作的身影。
过去的一年,很难明确地划分一个开始和结束的界限,2021.1.1是上一年申请的延续,2021.12.31也是phd生活的序曲。还记得,那天收到RSM offer的早上,兴奋地要蹦起来;还记得在学校盖章,跑遍各个办公楼的愤怒;还记得NTU和RSM两个offer的纠结。这两年的申请实在太不容易,从疫情开始前决定申博,到疫情爆发,考试延期,到校外自习室准备,考托福,GMAT,准备文书,网申,面试,一步步走过来才知道有多么不容易,非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所以当现在有国内的硕士生找我咨询申请的事情,我都愿意倾囊相授。还记得CUHK的Prof.Wendong给我模拟面试,虽然没去香港,还是很感激。phd的生活很无聊,也很有趣,看你选择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ERIM的phd活动,部门的活动,私下里phd的活动,想要social,有无数地机会放松;如果不愿参加,也完全ok,可以宅在家,做自己的事情。从这几个月的体验来看,还是要多参加一些social events,一是可以认识更多人,二是可以排遣一下无聊的phd生活。“work hard,party harder”──From JIA
研究上,团队很融洽,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他们也会完全尊重你的意见,不会强加给你他们的想法,你做了一点事情,他们都会不吝赞美。真的感觉来对了地方,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Daan自己也非常努力,一想到团队中有这么厉害的大佬带着我做研究,觉得自己真幸运。另外,和涂老师还有地婉,张颖他们成立了一个research group,target A journals,加上我自己做的Dynamic team diversity这个领域,相信未来一定能够有所成就。只管努力奋斗就是了。成不成,五年之后再看,但这个过程一定是全情投入!
感情上,经历了巨变,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适应过来。和珍珍在一起的这三年,我真正体会到了爱情的滋味,但没有学会承担应有的责任,我对她亏欠太多,可以说是我辜负了她。我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不愿意去承担,总在逃避,这是我应该改变的。我完全无法割舍,甚至无法想象未来的那个人不是她。只愿我们历经考验,终成正果吧。
未来的一年,算是正式地进入phd的节奏了,继续努力,5年也并非不可逾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