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与中美贸易争端——林毅夫

       今天有幸聆听了林毅夫教授关于中国新时代和中美贸易争端的演讲,获益匪浅,特将本次讲座的笔记在此整理发布。林教授深厚的学术修养,儒雅的风格让我印象深刻!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担此要职的发展中国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银行的任期届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和研究工作。林毅夫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曾任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农业,减贫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膺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获英法美加香港10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战胜命运》,《超越发展援助》;《繁荣的求索》;《从西潮到东风》;《本体与常无》;《中国的奇迹》等二十余册。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论文。

林毅夫

       林毅夫教授的演讲主题是“中国的新时代和中美贸易争端”,林(以下)也是从这个主题出发,首先用大量数据(纯口述无讲稿ppt)构建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图景,继而阐述他对新时代的理解,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外部面临的挑战,再过渡到中美贸易争端,从贸易战的本质入手,论述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整体思路非常清晰,听完有醍醐灌顶之感。
       以下以林的视角来总结并融合了自己的思考,部分与林有出入的部分以林为准,不代表林的观点,部分数据可能存在出入,读者自行查询确认,欢迎留言向我反映。
       201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也是一个对中国经济有特殊含义的年份,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2008年经济危机十周年,同时也是中美贸易争端的起始年份,这个危机和机遇并存的时代,也并将激发学者们更多的思考。 中国经济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持续40年保持着超高速的增长,过去39年平均增长率9.5%,今年可能在6.5%左右,算上今年,平均增长率也在9.3%这个超高水平,“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是不曾有过的伟大奇迹”,以发展经济学的自然增长理论来说,一个国家的增长率不会超过7%;常规发展中国家维持高增长10-20年,速度就会回落,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维持了长期的高增长;其他常规国家更是只有3-3.5%的增长率,中国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经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迹?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为什么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绩?首先必须承认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有着天然的优势。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转型调整,已经处于产业链的高端地位,想要继续发展,创新发明的成本非常高,风险 也很大,发展中国家创新成本低,风险小,低端的产业容易迅速建立形成积累,自然有着超高的增长率,但是只有这个原因是无法解释为何和我们相似的国家没有成功的。为何东欧和苏联转型失败,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代价?中国之所以成功,东欧和苏联所以失败,关键在于苏联选择了“休克”疗法,想要一次性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推行全面私有化,形成水土不服,付出巨大代价!中国推行的是渐进和双轨制的改革,一方面推进市场化,一方面保证国企主体地位,好处是稳定持续,但坏处也很明显,就是大量的市场干预行为存在,给权力寻租留下空间,形成腐败,并伴随着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大量问题存在,代价高昂(道德水平滑坡,金钱至上等等)以中国经济40年的发展来看,我们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
       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40年,从12年开始才稍稍回落,那么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潜力还有多大,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还有多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人均GDP相对美国来看,中国目前的GDP相对美国的水平,相当于60,70年代的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而这些国家后来都走上了发达国家或地区道路,可以预见,中国在未来的20年左右,也极有可能达到(习主席提2035年)。
       除了中国自身的情况,也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从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欧美国家陷入长期的低迷,除去表现稍好的美国,其他国家发展近乎停滞,大家普遍的共识是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达成共识,但实际操作下去,却好像只听到中国在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动静比较大。发达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的举措无非是:减少福利;金融机构去杠杆;财政去赤字;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推动企业成本降低,减少金融机构自己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使政府的政策更加自由化,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之所以难以推行,也是因为这些措施会带来很多问题,福利降低,去杠杆,消费和投资都会减少,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升高,社会动荡,导致政治家没有勇气实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的药方也是:货币贬值来扩大出口,给援助;但是一国的货币贬值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影响,导致各国争相贬值,陷入竞争性贬值,而且国家众多,很难有效实施。这些发达国家通过调低利率来扩大投资,但是很多企业拿这份钱去炒股赚热钱,对扩大生产的帮助几乎没有;而且能借钱的都是有钱的人,更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收入的不平等愈加严重,也伴随了民粹主义的抬头,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上台,法国的勒庞都是民粹主义上升的典型事件。一般来说,贸易增长的速度是经济增长的一倍,但是目前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整体的外部环境非常不稳定。
       中美贸易战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顺应而生的,特朗普强调美国吃亏,中国获利,中美的贸易逆差占到美国整体逆差的44%,特朗普要求中国降低逆差,今年6月份,中美双方开始你来我往征收关税,直到最近的阿根廷G20峰会,双方首脑会晤才暂缓贸易战,留下90天的谈判期。
       分析贸易战的根源,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其本质。二战结束,美国一直从日本进口,美日贸易逆差巨大,但随着日本工资上升,日本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美国开始从中国进口,1985年开始,中美就存在贸易逆差,但是放在整个东亚的环境中来看,美国对东亚国家的逆差一直维持在很高水平,东亚占美国总的贸易逆差在80%左右,所以中美逆差不如说是一种逆差的转移,只是从其他国家转移到中国,与中国根本没有关系。根源在于美国国内,在70年代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以来,美国老百姓不储蓄了,开始大量消费,政府的消费也增多,财政赤字不断扩大,这才是美国逆差增加的根本原因。对于美国来说,无非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从中国进口,但是因为高关税,美国民众必须承担更高的价格,这无疑会加剧美国民众的生活压力;一种是从越南,印尼等其他国家进口,替代中国,但是这些国家的商品不是价格昂贵就是质量差,种类也不全。
       贸易战是双输的,按照测算,贸易战对我们GDP的损失只有0.5%,对美国0.3%左右,按照外交部发言人的说法是,贸易战我们不怕,敢打,因为今日中国已不是他日之中国,我们有能力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代价也很小。中国如何进行结构性改革,如何应对这个世界经济大形势?要逐渐转向内需,发掘国内的投资机会和消费能力:中低端的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去产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存在,比如地下管网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等,大有可为;环保,大力开展新能源等环保举措;城镇化,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普遍在很高水平,中国在这方面仍有进步空间。但是发达国家在这些方面能做的却很少,他们的产业已经处于高端,再升级很难,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备,虽然存在更新老旧设备,但是对经济发展贡献很小,而发达国家的环境也很好了,环保方面能做的也有限。
       我们的财政赤占GDP在60%以内,国民的储蓄率也很高,政策的空间很大,可以用政府资金撬动民间投资,而其他国家赤字率不是很高就是储蓄率很低,政策的空间很小,也限制了发展。分析清楚了缘由,如何应对贸易战也就很简单了,我们处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继续推行自由贸易,让其他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的快车,相信那些为自己国家利益考虑的国家也会认清局势。

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