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的团长我的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我的团长

神似杰克船长的团长,妖孽
团长

我的团

在团长带领下悍不畏死的勇士们
川军团

团长和传令官

三米之内
孟烦了

经典台词

中国鬼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

我希望事情是他本来该有的样子

我居然要看书才知道,我们曾经那么辉煌,无畏、开阔、包容世界、不拘一格。禅达人,没有桥,也修了和顺镇,我们祖先没有榜样,可走了整整五千年;可我却要读书才知道,不是从你身上看到的,也不是从我身上看到的,这就是问题,有问题怎么办,要改!

上敬战死的英灵,下敬涂炭的生灵,中间的敬人世间的良心

阿译:如果我三生有幸,也能够犯下他所犯的罪,吾也宁死啊

若要中华国灭亡,除非湖南人死绝

走啊 !我带你们回家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枪在肩刀在腰 热血似狂潮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 好男儿国报在今朝 快奋起莫作老病夫 快团结莫贻散沙嘲 团结奋起奋起团结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你骗我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我们现在明知道不该有还在想!我们想胜利!明知道死我们还在想胜利!明知道输我们还在想胜利!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

我看见天下第一的戏子,他们声称如果太较真,他们在背井离乡的第一天就会死去,可他们天下第一,他们用百劫不死百毒不侵的一条烂命在唱他的大戏,他们同时嚎着二人转,梆子,京剧,川剧,黄梅戏,花鼓戏和广东戏,因为在被迫的有难同当中,我们混淆不清的不光是口音和小曲,还有我们的灵魂。

炮弹打不下春苗般的生机 铁翼下的种子徒生些抗力 应声站起来大时代的战士 高塔般竖立在我们的土地 什么力也瞬不了火炭般的眼睛 什么声也遮蔽不住愤怒的吼声 烟火里孕育着复兴的糼芽 鲜血培养起自由之花 真的生存要从死里来争取 我们要在暗夜竖立火炬

我自认是一千零一夜瓶中的魔鬼 在三千年的沉寂后终于学会仇恨人类 但人总高估自己 我做不到

我只是一个人,我从没试过一个人,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我姓虞,名啸卿。我的上峰告诉我,如果去缅甸打仗,给我一只装备齐全的加强团。我说心领了,为什么?因为我要的是我的团,我要我的袍泽弟兄们,提到虞啸卿三个字,想到的就是我的团长,我,提到我的袍泽弟兄们,想到的就是我的团!我的上峰生气了,他说那给你川军团,他知道,我也知道,川军团,是已经打没了的团。我说好,就要川军团,因为川军团和日本人打得很勇、很猛!川军团有人说过,只要还有一个四川佬,川军团,就么的死光。我是一个五体投地,佩服川军团的中国军人

我去过的那些地方和我们没了的地方。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干丝烧卖;还有销金的秦淮风月;上海的润饼、蚵仔煎;看得我直瞪眼的花花世界。天津麻花狗不理;广州的艇仔粥和肠粉;旅顺口的咸鱼饼子和炮台;东北地三鲜、酸菜白肉炖粉条;火宫殿的鸭血汤、臭豆腐;还有被打成粉了的长沙城……没了,都没了。我没涵养……没涵养不用亲眼看见半个中国都没了,才开始心痛和发急;没涵养不用等到中国人都死光了,才开始发急、心痛。好大的河山,有些地方我也没去过,但是去没去过铁骊、扶余、呼伦池、贝尔池、海拉尔和长白山、大兴安、小兴安、营口、安东、老哈河呢、承德、郭家屯、万全、滦河、白河、桑乾河、北平、天津、济苑、镇头包、历城、道口、阳曲、开封、郾城,对吧……三两个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场大败和天文数字的人命。南阳、襄阳、赊旗店、长台关、正阳关、颖水、汝水、巢湖、洪泽湖……镇江、南京、怀宁、上海、苏州、黄浦江、太湖、南通、屯溪、六安、九江、武昌、汉口、修水、宜昌、怒江以西、保山、腾越、和顺还有我们身处的禅达……不拉屎,会憋死我们。不吃饭,活七八天。不喝水,活五六天。不睡觉,活四五天。琐事养我们也要我们的命,家国沦丧,我们到已经活了六七年。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那个样子!

I’ll give you a non-existing bullet with my non-existing finger! The bodies there don’t exist; these non-existed people are guarding your noble and for sure existing airport, my existing sir!

烦啦:爹,了儿自幼便有一事困惑至今,今日斗胆相问,了儿的苟活对爹爹而言,终究是难堪还是骄傲

二十四岁的时候,我在这里打了一场搏命的战斗。命令说只坚守两天,可我们却守了三十八天。三十八天头上,我太累了,睡着了。这一觉我就睡了六十年。现如今我已经八十四岁了。我把自己留在了这里,留在了南天门。年轻的时候我拼命的跑啊,逃啊,是为了回到我的故乡,那个当年叫做北平的地方。今天我老了,我把自己的余生交给了这里,是为了能在这里一抬头就看见我的南天门。我应该感谢你啊,南天门。在我垂老的记忆里,还有着曾经写下的一笔英勇,让我能和后代们有所交代。你给了我一次新的生命,让我不再苟活,让我这个拖着伤腿的战士还有回忆。让我叫你一声父亲吧,我的南天门,因为我是你的儿子。每当闭上眼睛,我就会看见我的那些赤膊黑皮的弟兄们,我常常地轻声地在梦中呼唤着你们的名字,看着你们像亲人一样走过我的身边。人老了,思绪就会常常飘忽,和灵魂一样。经过那样的一场恶战,我的灵魂已经没有了重量,只有思绪才会偶尔沉淀,它让我继续生活。我该回家了,猪肉白菜炖粉条子,如今是我最拿手的大菜,我都闻到它的香味了。我的家就在这里,我要回家了,回家了

影评(转载)

【一种突破的尝试】

       方言,是这部剧最大的特色。五湖四海,海纳百川的中国,有多少人知道,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也是最难于治理的原因,在很多人大骂日本韩国的虚伪自私狂妄的国民性的同时,也羡慕着他们的凝聚力与爱国心,我最喜欢团剧的一句台词是:中国人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总是一针见血的抓住了根脉。龙文章的炮灰团操着各地方的方言,虞啸卿的精锐部队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喻意之深,这又是一种细节的暗示。因为有了主心骨和共同的屈辱,五湖四海,才在涅磐中有了重生,这就是为什么龙文章是个无根的人,却成了炮灰团的魂,而那些炮灰们,方言就是一个介质,来搭建他们的根,生活环境造就的不只是语言上的特点,更有着生活习性和为人处事的方式,哪儿的人的人生哲学都多少会因为成长的环境,家庭的背景,烙下了一些痕迹,这痕迹有的是无足轻重的,有的却是难以抹灭的,只有在战争的炼炉下,才能打磨烧化一切,而于和平年代,总会产生一些冲突。所以我觉得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这些人性的挖掘,源于中国特色的地域辽阔。
       对于很多电视剧方言只是无足轻重的尝试,但是于团剧却是至关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也再一次体现了兰晓龙从细节处体现深度的特点。另外就方言的标准问题,北方方言是一般人都能听懂的,所以基本上保持了原汁原味,尤其在团剧中重点人物身上,北平人孟烦了的贫和损贯穿全剧,东北人迷龙的大渣子味儿引人发笑。而另外两个非常有特点的南方方言上海话和广东话,肯定是要变为普通话的方言,否则这地方以外的人是很难听懂,所以着实委曲了他们,但是即便用词变成了普通话,语调还是有点意思的,尤其体现在上海人阿译的酥和软上,广东人蛇屁股的含混不清上。另外既然是川军团,当然四川人也不少,比如要麻,比如小醉,比如唐基,比如张立宪,四川话是介于听的懂和听不懂之间,有一种很浓的乡土的味道。而郝兽医的陕西话一如这个人物自身散发的热度,让人感到那么亲切,而不辣的湖南话和他摆的那个经典动作,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出个门道来。为什么豆饼的河北话我听出了河南味儿。其实即使是方言,也有极具地域色彩的和相对平淡的,在我有限的认知中,觉得与这部剧比较对路的一个地方的人没有出现,就是天津,天津话的哏儿想来如果存在的话,也会很出彩吧。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无根的妖孽龙文章的前生今世

       龙文章这个人物很难懂,因为他没有根,所以就像天上的云彩变幻莫端,这一刻他遮蔽了阳光,下一刻他为即将到来的雨水造势。天窗湛蓝的时候,也会有淡淡的浮云轻轻的飘移,入了你的眼的可能是软软的棉花糖,也可能是轮廓分明的城堡。他的一生可划为两段,他的前世是参战前,他的今生是参战后,参战前的他是个谜,我们只能从他在审问中的话,窥探到一二,假作真时真亦假,虚虚实实之间,也只能揣测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学会了各地的方言,他能很快融入各地的生活方式,他放下了自尊掌握了各种生存技巧,因为他从来不曾停歇,因为他一直是一个人,所以这就是他为什么死死的抱着炮灰团不放,他要的不是功名利禄,不是建功伟业,他只在乎他的家人,他千辛万苦寻来的家人,但是他知道在战火中的中国,一切皆是虚无,他怕死,但是也不愿意苟活,他有他的信念和追求,他不是个战争狂,而是他知道在战争中,谁也不能够安逸,他想还中国一个太平的盛事,即使他知道凭一己之力全是枉然,但是他还是要去做,因为他一直在行走着,不可能停下脚步。他不够聪明,也不懂得政治,他会的是下九流的手法,有的却是一颗赤诚的心。
       一个人,一直是一个人,没有人能看透他,他也不想让任何人看透,他不按牌理出牌,他装疯卖傻,他颠颠狂狂,他遇到了一个团,一个炮灰团,一个像他一样稀里哗啦的团,没有谁是英雄,相反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但是在他带领他们经历过的战役中,他看到了不为人知的杂草中的绿色,他们也在与他的相处中,发现了一片滋养的润土,就算这土最后会把他们埋葬,他们也心甘情愿的摇曳着枝叶。他遇到了一个人,一群炮灰中的一个,他一眼就看透了他,就像他也看透了他一样。他们的学识,他们的背景,他们的行为举止,大相径庭,但是孟烦了在龙文章下贱的卖弄中,看到了一颗灵魂的无畏,他无地自容的在矛盾中挣扎着。而龙文章在孟烦了的扯淡臭贫中,听出太多直陈痛楚的话语,他无法离开这个与他心灵相通的人,并想要释放他那颗包裹太深的灵魂。
在前期我不是那么喜欢也不明白龙文章,他无畏着也自私着,他复杂着又简单着,他的行动带着绝决,他的话语有着轻佻,他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后期的龙文章,人性的东西被放大了,在他的身上应了一句话,尤如他跟狗肉的关系:是要处的,他和他的炮灰一路走来,他成了他们的魂,他们成了他的亲人。然后他带着他们一起去完成内心的救赎。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北平小太爷孟烦了用损人来掩盖内心的缺失

       大爱小太爷儿这个角色了,是因为倍儿亲切,得承认这么喜欢这剧的原因,多少有他的成份,这个一路儿贫下来的主儿,不知道腻歪了多少人,却让我大呼过瘾,这是孟烦了这个人物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其实剧里也借张立宪之口说出了这是小醉喜欢烦了的原因之一。孟烦了,生于北平书香之家,老太爷出场之后,多少人得愤愤不平啊,唯一一个把家世背景交待的底掉儿的角色,却原来就是这么一位招人不待劲的主儿。老太爷古板刻薄,家教严明,一天到晚端着,见天儿的嚷嚷着:诺大的中国就摆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他自己却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人物是典型的家长制式的人物,兰晓龙的用意有讽刺,有自嘲,诺大的中国这样的人从来都不少。文人的不切实际和自我感觉良好,是伴随着他们的灿烂的文笔一起升华的。除此之外更交待出了孟烦了这个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孟烦了是在一个如此严厉的家庭长大,他是缺少父爱的,并且父子的隔膜伴随着他的成长,也影响着他,没有什么比不能沟通,更让人无奈的事情了,而且还要循规蹈矩的遵守着家风,这样的人多数学会了自我保护,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另外他的父亲肯定对他有过殷切的希望,不自由的空气使他窒息,不被理解的灵魂无处申诉,所以他逃了出来当兵,否则以他北平世家的学生身份,不应该混成这样的。
       他对打仗这种事,也曾经天真过,豪气万丈过,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溃败中,他对什么都不在乎了,除了自己那条精儿贵的命,他跟谁都不过心,他学会了耍滑头,反正损人也不用花钱,他用他那点仅有的技能,把人埋汰了一溜够,即使对那个最疼他的郝兽医也不例外。有的人可能觉得他的嘴太毒了,其实他的内心是善良的,甚至是软弱的,软弱诱发懦弱,他得为自己找一层铺盖,在别人马革裹尸的时候,不动容,在战死沙场的时候,无牵挂。可是在不知不觉中,他还是和炮灰团的炮灰们有了感情,他知道死啦的野心,他不想让大家就这样妄生,自然也有着自己的私心,他比谁都挣扎,他比谁都矛盾,他比谁都想的更多,所以他怯弱,他无为,那个心中充满少年中国的小书虫,是否曾经是孟烦了的昨天,而孟烦了的今天,都用来学习扯淡了。
       可是得过且过,不能掏空他的大脑,他们依然在那里,被埋藏的很深,直到龙文章的出现,他让他看见了自己内心的渴望,他怀念的家乡,他身边过往的过客,他心底的伤悲,他把命将给了龙文章,不慷慨激昂,不壮怀激烈,而依然是一张说话不饶人的嘴,一个清楚真相的脑袋,一颗明知了无希望,却不得不为的决心。因为孟烦了的真实,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一个人本就不是一张平面的壁画,折叠的屏风也许算不上高雅,灰暗的色调过多可能引人生厌,材质的取舍直接影响了审美,但是残缺的美好,却让我的眼睛发亮,熟悉的质感,让我心之戚戚焉,我,非常之喜欢孟烦了这个角色。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军统世家虞啸卿铜筋铁骨下的悲哀

       虞啸卿家世显赫,功勋卓绝,他气派,衣冠笔挺,他英俊,棱角分明,他有最精锐的部队,他有最死忠的追随者,他有生杀的大权,他有大好的前程,他有满腔的热血,他有铜筋铁骨的意志。但是他只是个军人,一个看的不够远,不够广的军人。他之于战争,并不是他以为的百姓的疾苦,崇高的理想,更多的是为了贵族的骄傲,江山的收复。他出生高贵,血统纯正,怎么能真正懂得人间冷暖,但是打小受的教育让他心中自有一个国,一家。他崇拜岳飞,想的是精忠报国,建功立业,所以他牢记着保家卫国,他有着视死如归的气魄。有人说他是战争的机器,其实不妨说他是为战争而生的,这也是他最大的悲哀。但是他性格中的执拗,单纯也让铁血中有了一丝柔情。他跟龙文章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却又惺惺相惜,他一直认为龙文章是像他一样的人,所以他一再容忍他犯下的错误,所以在他抛弃了他和他的炮灰团时候满怀愧疚,但是他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龙文章,他一直都活在自己以为的世界中,他成了别人手中的棋子,断送了他仅存的希望。
       虞啸卿这个人物并不可恨,而是可怜,在那样的家庭长大,一直被那样炫目的光环照耀着,他身上肩负了太多的重担,在不知不觉中,他的身体已经成为了那根扁担,而握着扁担的手正是唐基之流,他是看着虞啸卿长大的,也是这项工程的众多参与者之一,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他用他的智谋进行修正,因为他比虞啸卿自己还了解他,他是虞啸卿的影子,如影随行,也许从正义的观点来说,唐基是个小人,但是从政治的观点来说,唐基是个权臣,而虞啸卿和唐基的区别,就是虞啸卿是无意识的把龙文章和他的团当成了炮灰,唐基是有意识的把龙文章和他的团当成了炮灰。
       之所以会存在危机,恰恰说明虞啸卿并不只是个傀儡,他只是太单纯,太简单,就像那些崇拜他的精锐们一样,他们不懂得战争背后的意义,他们看不到战火下人心的仓皇,他们只知道一个军人应该有的样子,他们思考的太少,当虞啸卿遇到龙文章时,这个捉摸不透的人,让他学会了思考,所以他曾经倒下过,想要饮弹自尽,所以他准备抛弃一切,进行哗变,可是一个龙文章和一个炮灰团又怎能与以唐基为守的整个家族政府相抗衡呢,一些人生的真谛怎能让他放弃对战争的执念呢。如果说龙文章和他的团,是被别人当成了炮灰,那么虞啸卿就是他自己的炮灰。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东北人迷龙简单直白中蕴涵的生活哲学

       迷龙是个东北人,一路上唱着带色儿的二人转,成为了炮灰团最快乐的人。可能最懂得乐呵的人就是东北人了,他们想的不多,他们实在,比如迷龙,有吃有穿,再有个老婆暖炕头,够了。可是简单如迷龙,心中也有个痛,关乎国家,关乎家乡,关乎亲人。所以在炮灰们胡乱糟改白菜猪肉炖粉条的时候,在那个他顶看不上眼的老乡李连胜死去的时候,在他刚刚捡来的老婆孩子于人群中失散的时候,在向来不靠谱的郝兽医的尸体于晨光中升起的时候,他动容了。血性是他们那类人的代名词,但是有时候过犹不及,所以他们爽快利落却也凶狠野蛮,他们仗义执言却也欺负弱小,这些东北人的特征都在迷龙身上鲜明的体现着,但是七哥(张国强)的迷龙,又多了一些他身上的可爱和孩子气,所以本色出演,让迷龙这个角色戏里戏外都倍受喜爱。
迷龙,恣意而妄为,所以他占地为王,他欺负同袍,他敢跟龙文章顶牛,他与虞啸卿的精锐们呛架,他偷蒙拐骗发国难财,他于战火中忽略豆饼的生死。这是他的性情使然,他鲁莽而彪悍,于和平年代多少有点不稳定的成份,在战争中就显得有些无足轻重了,关键是他够真,够直,有的人说伤害就是伤害了,不会因为你用的什么方法而有所改变,但是得承认,就第三方的眼里,光明磊落的狠,比阴险狡诈的毒,还是于心里有了偏差。
       后来小太爷在郝老爷子的墓前说过:我时常疑心他才是我们中最聪明的。这也正是我一直以为的,他指的是迷龙的生活哲学,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了不同的根,那片土地养育出的迷龙,无关信仰与理想,而是生活的真谛,活着,并快乐的活着,只要心底留存一份最直白的认知,没有百转千回,没有如丝心绪,但是在战争面前,他不会失去骄傲,自尊和血性,在战争之中,他不会悲观,龟缩和怅然,在生命面前,他学不来悲秋伤叶,在亲人面前,他的情感自然流淌,他不是一个英雄,他成不了智者,但是他是生活的强者,他告诉我们,无论战争还是和平年代,人首先都要学会活着,没有伟大的人性,没有冠冕的话语,他是整个炮灰团的代表,他们也许丑陋,也许迷失,但是他们是真实的人,战争之于他们,就是他们本身那点见不得光的缺陷,在战火中被洗涤了,龙文章是诡异的,是大彻大悟后的放不下,孟烦了是别扭的,是挣扎之后的无所适从,而迷龙是简单的,是没心没肺之后的泰然,是于无声中响起的惊雷,照见了人性中的光鲜和破落。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上海人阿译在扭捏中诠释着希望

       生旦净末丑,然后有了一出戏,要如何定义阿译呢?上海人,少尉,没有上过战场,被孤立的理想青年。团剧中的所有人物都带着地域的色彩,成了一个符号,不代表所有,但是确实体现着部分的典型。上海的色调不是那么光鲜,尤其是在一部比较注重刻画北方人物性格的戏中,阿译的小性情,内秀与扭捏必然与那些炮灰们格格不入,所以大家都挤兑他,看不上他,他捋头发的动作,他说话的软腔软语,他过于拘泥小节的磨叽,都让人不那么愿意接近他,连老好人郝兽医都在烦了挤兑他跟阿译似的时候说才不像他,最后阿译自己也咆哮说:就算对日军你们也没有对我这样的仇恨。其实阿译真的不是个丑角,他真的挺委屈,他壮怀激烈,有理想有抱负,他跟炮灰团的那些炮灰们的思想有着天壤的差别,所以既鹤立鸡群,又如跳梁小丑,他上过正统的军官学校,他有着满腹的理论,他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他对未来还充满着希望,可是把他安插在这样的一群人中,他确实成了个异类,所以他会选择赏识他的唐基并没有错,他的内心其实是纯洁的又太迂腐,他的性格中有惟命是从和唯唯诺诺的成份,而这些都是炮灰团的老粗们顶看不上的,所以他被排挤了,按照小太爷的思路得有这么一句话:看您那儿不招人待劲的样儿,找个凉快地儿歇了吧。不过阿译终归是有韧性的,也是善良的,所以他从不真跟烦了计较,而恰恰相反,他的心是和烦了走的最近的。
       连最不走脑子的迷龙都说过阿译是烦了的兄弟,这话在理,他们有一样的学识,他们都是学生兵,他们都曾经生活在城市中,一个在百乐门里看尽歌舞升平,一个在前门楼子上体味故都风貌,他们都整天端着,一个是装爷儿,一个是装小资,所以即使烦了如何损阿译,最后还是跟他交过心,抛开行为举止,他们两个确实很像,像在对人生的思考,对理想的追求上,烦了看阿译很不顺眼,那个怀惴万仗豪情的自己没了,只剩下一摊烂泥,所以他阴险的也想消磨掉还心怀希望的阿译,阿译是知道的,所以他不想成为第二个孟烦了,而是想成为像龙文章一样的人,而希望和现实总是隔着遥远的距离,明知不能实现还抱着希望的人,是太执著还是太认不清自己呢!但是心怀希望总好过绝望,心怀希望让阿译平添了勇气,让他没有放弃并一路追随着炮灰团。在那一曲变了调的《葬心》中,那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男人,用他那有点隔应人的方式告解着思乡的情绪,也成为了炮灰团一道不可或缺的别样的风景。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陕西老爹郝兽医那颗疲惫不堪的心

       陕北的民歌音域宽广,苍劲中透着悲凉,郝老爷子郝兽医的家乡就在那里,他的一生被烦了一张戏谑的纸就讲尽了,一纸荒唐言,满把辛酸泪,可是老爷子从不为自己流泪,他只为那些死了的娃儿流泪,人过半百而知天命,他已经看开了很多事情,却放不下惦记的娃儿们,他是炮灰团最老的尾巴,迷龙在他面前没大没小,烦了在他面前撒娇耍混,死啦在他面前自惭形秽,皆因他是一个长者,他是一个慈爱的像父亲一样的老人,人生的某些品德只有在时间的流淌中才能显现出来,而这有关博爱和无私。他是那个送死了的娃儿上路的人,这样一颗本来已经历经沧桑的疲惫之心,还要一次次的看着那些年轻的生命陨落,直到那世上最后的牵挂他的儿子也阵亡了,所以他对烦了说:我是伤心死的,他的心已经到了极限,不可能再忍受下一次的煎熬,而这下一次很有可能就是他最疼爱的烦了。所以他带走了自己的生命,把伤心留给了烦了,留给了那颗还年轻的强壮的心脏的主人。
       郝兽医死的时候,每个人都哭了,一个多他不多少他不少的人却触动了他们每个人内心的那块柔软之地。我们长大了,我们离开了家乡,我们有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但是在一位父亲面前,我们依然是孩子,可以纵情的哭,可以不再伪装坚强。而对于孟烦了来说,除了悲痛之外更让他不得不审视自己的内心,那颗他以为的脆弱的心,在郝兽医的伤心面前原来那么不值得一提,那一刻他为保护自己建造的牢笼土崩瓦解了,他带着自己和郝兽医的伤心奔向了那个未知的而又不得不为的方向。

【一群炮灰的形象】之 湖南的辣椒不辣和广东的蛇屁股

       不辣和蛇屁股就像孟烦了和阿译,相依相存的更加强烈,却也时不常的吵嘴斗架,不辣身上透着湖南人的呛劲,却也不温不火,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还有那个刻意而为的动作,带了点毛主席老人家的范儿。他就像一个影子,大事没他,可是耳边那句“王八盖子的”时常回旋,垦儿节上的时候,总让人眼前一亮,能吃苦,不怕死,有节气,据说有一种辣椒,表面平凡的很,吃到嘴辣出的不只是眼泪,不辣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处。与之相反的就是蛇屁股,做事谨小慎微,胆小,偶尔说说风凉话,早年间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北京人什么都敢说,上海人什么都敢穿,广东人什么都敢吃。我想这片子,突出蛇屁股的广东人特质主要就是在吃上,可能另外想反映一下广东人的精明,心里自有个小算盘,基本上这个人物一路下来,没有被展开太多,看了一眼书,里面在审问时被吓坏了是丧门星,所以我不知道书和剧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孟烦了与小醉的云淡风轻》

       小醉初遇孟烦了,他落魄,他不要脸面的为自己偷老乡家的粉丝找着借口,纵是他巧舌如簧,也没入了禅达乡亲的耳,却被一个女孩放在了心上。
       小醉的背景开始没有交待,但是就凭她能以一己之力,无所顾忌的把一个陌生男人拖回家,又磊磊落落为他那个私密的地方上药,就证明她不是一个家风严谨,书香门第出来的小姐。
       小醉是四川人,因为战争,跟着她哥到处漂泊,最后与入了川军团的哥哥失去了联系。所以她不得不自己养活自己,她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单纯,所以她没有那么多的挣扎,她从来没意识到孟烦了的欺骗也没埋怨过他的无能,因为她太简单,太纯真,所以她爱上孟烦了,她以为烦了是个抗日英雄,她信他讲的那些话,她信他是川军团的,那个她哥哥呆过的地方,让她有了亲切感。她喜欢他的风趣幽默,那跟她认识的人都不一样,孟烦了最大本事的也正是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所以小醉一头扎了进去。她其实是个傻透了的姑娘,她的心是干净的,她的爱是浓烈的,但是她不懂孟烦了,激情会有熄灭的时候,生活必将继续。
       其实我真不愿意把这段爱情讲的那么透彻,很多人责怪着孟烦了的懦弱,对爱情的不负责任,但是这才是真实的,是这段爱情的本来面目。从一开始我就知道小醉和孟烦了不可能在一起,如果在一起了那就是另一出悲剧。除非他们一起在战火中灰飞烟灭,才能让这段爱情一直保留下去。
       孟烦了爱小醉吗?是有爱的,但是不是很多人以为的爱。当他知道小醉身份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小醉身体的向往,他自己也曾经把那份龌龊肮脏的心剖析了一番,所以他一直觉得惭愧和无地自容,他选择了逃避。但是当他看到迷龙夫妇甜蜜缠绵的时候,他知道其实有一份幸福一直在等待着他,所以有了随后他与小醉的激情一吻,这是一颗孤单落寞的灵魂想要在特别寒冷的时候靠近温暖的表现。直到他当了逃兵,生死一线的时候,小醉的不离不弃和声嘶力竭,都再次震撼了他的内心,他之于小醉在爱里面混杂着很深厚的感动和感激,连自己都看不上的自己,却被那样一个女孩用整个生命去爱,他无所适从。
       孟烦了和小醉的爱情一直都是不平等的,这也是很多人指谪孟烦了没有爷们担当的原因所在,他不够爱小醉,而小醉的爱除了温暖也沉重。在那样特殊的条件下,孟烦了和小醉有了交集,这交集是环境赋予的,他们是两颗心的碰撞,却不是两颗灵魂的契合,孟烦了想的太多,小醉想的太少,孟烦了太复杂,小醉太单纯,爱情可以瞬间点燃整个世界,也可以昼夕浇灭所有的火焰。
       孟烦了就是那种能清楚的看清自己,却又听之任之的人,他一直在跟自己的内心拧巴,他知道他给不了小醉幸福,所以他选择了放弃,他会心痛,但是比不上自己的纠结,自己和自己的较劲。就像孟烦了一样,我也以为张立宪更适合她,因为张立宪是跟小醉一样单纯的人,从思想到行动,他是一个还没长大的男孩,他的参军生涯是一帆风顺的,他有他的信仰虞啸卿,他对小醉的爱是一个强者油然升起的对弱者的保护,他们有共同的话题,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他们可以一起成长,如果张立宪没有死,能够和小醉一路走下去,小醉是会发现他的好的。
       孟烦了清晰的知道自己给了小醉一个假象,所以他也能轻易的让一切毁于一旦,他可以让前一秒还在微笑的小醉下一秒就盛满了愤怒,他们的爱情像昙花终将归于一现,假如能够延续到战争的结束,那么在生命脆弱下构建的爱情将会烟消云散。在和平年代,爱情总要回归生活,孟烦了会因为无法沟通而压抑,小醉会因为看到她不自知的一面而痛苦,所以为什么不让这段爱情就停留在记忆中呢,为什么不释然他们那场有些云淡风轻的爱情呢,没有最后的升华,没有恍若隔世的相逢,爱情有时候可能也只是生命的过客。

《迷龙和上官念慈的自然天成》

       迟迟没有下笔写迷龙和上官念慈,是因为上官念慈让我茫然,直到读了半部团剧的书,原来电视剧里面的上官念慈并不全是书里面的上官念慈,书里面的上官念慈占用的笔墨也不是很多。
       康导说过上官念慈这个角色出来,相信很多女性观众都会喜欢,我似乎明白了他的意思,但绝对不是现在剧里面呈现的这个上官念慈。
       因为迷龙太丰满,太出彩,反衬出本来就受制于戏份的上官念慈,上官念慈的对白不算多,人物的特质很多的要借助于举手投足之间,一颦一笑所暗含的深意,远不应该是刘威崴所演绎出的感觉。
       我以为的上官念慈,她本是大家闺秀,知书答理,聪慧解人,她懂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她外表恬静,内心坚定。颠沛流离并没有损伤她的美丽,那是一种气质,文静雅然,悠远绵长。
       迷龙初见上官念慈,就直了眼丢了魂,因为她的怡然飘逸,也因为她的母性光辉,其实迷龙同时爱上的是两个人,上官念慈和雷宝儿。
       上官念慈的聪明在于她懂得取舍,更懂得把握幸福,迷龙是个一眼就能看透的男人,他的掏心掏肺,他的男子汉气概,他丰厚的羽翼,都让上官念慈在茫然未知的前途上,寻到了一座坚实的堡垒。上官念慈不脆弱,但是也不锋芒,她是一个心里有谱的女人,她知道迷龙是一个能够带给她幸福的男人,她义无反顾,淡然中透着坚决,她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迷龙的真诚和龙文章的闪烁,她轻易的刺穿了本已破烂不堪的龙文章的战衣。书里的上官念慈没有追打龙文章(另一段书里没有的是在路边与龙文章的对视),追打龙文章的上官念慈让人很无语。上官念慈身上不应该是泼辣而是犀利,不是疯狂后的无所顾忌,而是了然后的一针见血,她对龙文章不是暧昧而是鄙夷。
       剧里的上官念慈与龙文章太过暧昧,我不知道是把本来的欣赏演成了暧昧,还是暧昧就是他们所要传达的信息。而书中的上官念慈和龙文章的针锋相对,更多的是源于她对迷龙的保护,和她一开始形成的对龙文章的反感印象。
       迷龙对于家的渴望比别人都强烈,是因为他曾经有过一个家,他身上充满了保护欲和担当,空落落的时候,心思不够细腻的迷龙也会伤感,他需要一处寄托,然后他遇上了上官念慈和雷宝儿,他成了最幸福的人,他不会考虑未知的未来,他活在当下。
       在上官念慈的面前,迷龙即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又是个淘气耍宝的大小孩。有人说上官念慈让迷龙变得软弱,不可否认一个家在迷龙心中的份量,但是上官念慈不是个一般的女人,她也曾经让迷龙做个决断,为此迷龙险些离开了炮灰们,可是她没有强求,我想即使没有龙文章的出现,她最终也会让迷龙回到他本来的地方。她是一个懂得进退的女人,她用她的智慧,在一个男人世界里面,预留了自己的位置。
       我一直认为迷龙选择上官念慈是一种本能的体现,而上官念慈对迷龙的认知蕴涵着深刻的智慧,这智慧不是咄咄逼人,不是锋芒毕露,而是温婉含蓄,慧颉灵秀。这一点我再一次与小太爷不谋而合,他对迷龙说过,我怎么觉得是嫂子把你从我们这儿捡走的啊。其实在迷龙与上官念慈之间真正的主宰者是上官念慈,只要她选择了,就会让被选择的男人变得很幸福,当然她幸福不幸福,就要看她自己的决定,迷龙显然是一个让他们都幸福的选择。
       我认为一个稍微有些变了味儿的上官念慈,本来要表达的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和一个简单男人的自然天成,他们的爱情是朴实的,不加修饰的,活生生的,带着身体的温度,是可以琐碎到指甲盖,也可以温暖到心窝的。是一个真正的家,一个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经渴望的家。

作者: 影随茵动
地址: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888594/